尼泊尔加德满都
尼泊尔北部紧邻海拔8000多米的世界屋脊,南部是接近海平面的冲积平原,南北海拔地势递降急剧,造就了尼泊尔丰富多变的气候和自然美景。再加上,地处亚洲文明交叉地,这里拥有各色印度教、佛教、皇家建筑。走在街头,如身处几个世纪前。尼泊尔人的热情单纯,让人更加想要将自己交付给这片土地。
吉隆口岸时间尚早,我便在小镇上转了起来。沿着新区开发的街道,不用抬眼便看到喜马拉雅山脉以及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。希夏邦马峰有合抱之势,吉隆小镇像是雪山怀中的婴孩,显得特别安静。
吉隆小镇的街面总有大咧咧的牦牛,车到它面前,它干脆就不走了。打扮得十分花哨的尼泊尔大货车沿街摆放,充满异域风情的音乐从小店里飘出。在吉隆开店铺的尼泊尔人很多,颜色鲜艳的纯羊毛围巾,是这些店的主推商品。
当年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时,吉隆就是公主踏上西藏的第一站。彼时,为了消除公主的思家之苦,松赞干布在吉隆镇修建了尼泊尔风格的镇边寺。距吉隆镇不远,有一个吉浦村,据说尺尊公主当年就是在这里含泪与送亲队伍告别。好客的吉隆人为了迎接尺尊公主,编排了一种尼泊尔风情的舞蹈——“同甲”,表演者一手戴白海螺,一手戴银镯,两手相撞发出悦耳之声。正是由于这种友好的氛围,从尼泊尔而来的经贸活动日趋活跃,成就了吉隆的“商道”之名。
从吉隆口岸到加德满都不过160公里,汽车却走了10个多小时。在喜玛拉雅山脉间来回盘绕,从河谷到山梁,再从山上下行谷地。山上得加衣服,喜马拉雅风雪肆虐,还好没有雨水,据说过了这个四月,雨水就会到来,那时除了寒冷还有泥泞。到了谷底,那种热叫炙烤,会烤得你头昏脑胀。这路让我想起老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公路,一会儿得进泥潭,一会儿得上石坎,如果两车狭路相逢,必须得有一个师傅先礼让,否则便堵成长龙。公路边没安装栅栏,一眼望下去是深壑,从中国流入尼泊尔的吉隆藏布只闻水声。
加德满都是尼泊尔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,四面环山,巴格马提河和比兴马提河在这里欢呼雀跃地会师。走在这座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城市,厚重感扑面而来。街巷逼仄,没有划行归市一说,琳琅满目的珠宝、玉器、黄金和围脖、棉裙、香水、丝绸交织在一块儿展出。抬头满眼皆是历史的现代的蛛网般的电线,那是整座城市通往外面的联系。有些电线老化了,有些电线估计已经废弃,但似乎也没有人考虑为其松绑。
- 上一篇:中南亚班列的开通运营在西藏和广东之间搭建
- 下一篇:尼泊尔少年